非常美的一本散文,并不全是描写,而且有不少可以咀嚼的东西。当初挑要给学生带点什么书回来,随手拿了这本,结果才发现并不很适合他们的中文程度,反而是自己拖延多日后读完了。值得一推。
远山淡影
读的第一本石黑一雄的小说。藏着叙述性诡计的小说。笔调是很奇怪的【某种意义上,并不完全西方也不完全日本。对于叙述诡计的揭破一直延宕到最后一刻,读完反思的一刻简直后背有股凉意。
然而并不是推理小说。
新爱洛伊丝
浪漫主义时期的Best-seller。感觉不难理解之所以卖得好的缘故,卢梭这个人是个妙人,然而人生问题多多,典型的无法从其书想见其人的类型。
作为一种文学史的补充读完了。不推荐。
斩首之邀
虽然作者一再主张和《城堡》并无关系,然而表面确实很像,只是内涵或许相当不同。看得太草了,过几天重看一遍。
日本味道
这个作者也是妙人。至于美味,因为没有吃过那些食物,而且不是那种文化下培育出来的舌头,大概体会不出多少。
Year Zero : A History of 1945
这本是因为看到理想国的新译著书目而从图书馆里找出来的。素来对二战没什么了解,偏偏不知为何,从某个时刻开始,阅读的东西开始有点围着转,大概是这属于二十世纪人们无法跨越的历史事件,而很多思潮和问题都于焉发轫。
如果无法追溯太久的历史,那么从更为切近的历史开始关注,或许更容易理解现实的问题。这是不是一种偷懒的想法呢?
Reveuse D'Ostende
Eric-Emmanuel Schmitt的短篇合集,带点欧亨利式的结尾。法国小说家们孜孜不倦的程度远超想象。
规训与惩罚 : 监狱的诞生
为了控制和使用人,经过古典时代,对细节的仔细观察和对小事的政治敏感同时出现了,与之伴随的是一整套技术,一整套方法、知识、描述、方案和数据。而且,毫无疑问,正是从这些细枝末节中产生了现代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
一本延宕了许久,最终看掉了的书。三联的版本翻译得不错,读起来很顺畅。这本被反复引述最多的当是“全景敞视主义”一章,非常值得一读,尤其是对监视的内化的解释。今天监视者更为隐秘甚至消解于无形,然而又无所不在。这是可怕的?还是常态?还是我们将其认为是理所当然不可或缺的存在这点才是真正可怕的?
保罗·策兰诗文选
总觉得在某个本子上抄下了许多诗句,但一时都找不到了。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 论波德莱尔
延宕了许久,最终看掉了的书二。如果当初上波德莱尔那节课的时候就读了就好了……就好了……就好了……【追悔莫及。
很喜欢里面对观看的阐释:
相机记录了我们的相貌,却没有把我们的凝视还给我们。……我们正在看的某人,或感到被人看着的某人,会同样地看我们。感觉我们所看的对象意味着赋予它回过来看我们的能力。这个经验与非意愿记忆的材料是一致的。
当然,摄影作为艺术发展到现在,前一句的说法现在基本已经被推翻了,它依然记录下观看和被观看的过程。然而对于观看的呈现具有特殊的魅力——画中的人注视着你,或者波德莱尔诗中那名偶然相逢的女子从城市的杂乱之中投来的目光。
船夫日记
可以用来在片段时间反复咀嚼的一本书。随手贴两段摘抄:
人啊!活着,但不具生命;思考,但一无所知;生活在畜群里,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却又不能独自地生活,虽然从属于自然,但却粉碎了能将社会建设得更好的自然属性;最终,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摧毁了自然,也摧毁了社会。不过,他们最大的麻烦是,他们为自己制定了法律,却无力遵守,因此,就迫不得已地生活在谎言与自备之中。
真理,是脆弱易伤的东西。假如数以千计的青年用坚定、嘹亮的声音在每条街巷里吼叫的话,那么即使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也会马上变成谎言、暴力与恐怖,而且迟早会便成为谋杀效劳的借口。
我不能回答任何一个基本的问题——至少是那些仅用一个“不”字不足以回答的问题。
肉体与石头 : 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
用平板看书的问题是,我会遗忘我正在看这一本书,然后放上……嗯,这本书被我放了两年。现在想来,古代的段落似乎更为精彩。
穆旦诗全集
穆旦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位诗人——一位诗人只要有一两首被我念念不忘就可以踏入这行列了。我最偏好他晚年的诗,有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
狼厅
延宕了许久,最终看掉了的书三。非常喜欢作者的笔法,应该说不愧是布克奖得主吗,比肯·福莱特和格里高利都好,好得多。在这个审美上我还是太传统……(所以说你何时把le grand coeur读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