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葬仪 | Blog | Fanfiction
UnReal City
  • Home
  • 终朝采蓝
  • 荏苒在衣
  • 鹿鸣之什
    • 英灵之座
    • 萧萧落叶
    • 荣耀江湖
    • 木叶忍法帖
  • Scribe

杂. 24

9/30/2014

0 Comments

 
悲惨世界二刷归来。

上一次听现场还是在伦敦,看完出来激动地和F先生讨论了一路。我俩之中,我听这部音乐剧的历史更久一些,F先生则是因为电影而新粉。第一次的现场无疑是震撼的,但是当时没提笔写下来,现在回忆起来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当时的冉阿让和沙威都唱得极好,于是我俩很是惋惜了一番罗素·克劳的演技(尤其是之后看了钢铁之躯里面他演的超爹,更是感叹如此一个老好人面相的人怎么能去演沙威呢,一点也不合适啊,笑)。

第二次则是在墨尔本。飞机刚一落地就看见悲惨世界的大型海报,心头一愣的同时也不仅涌上窃喜——这部剧真的是再多听几遍也不会腻。于是最终一咬牙买了B等的票,去听去听。

一进剧场心里先是一沉,我选的是比较偏的Stall Seat,怎么也没想到上一层层高太低,已经遮蔽到舞台的视线,尤其是想到第二幕必然有的街垒场景,岂不是高处的布景和演员都看不到?惴惴不安许久,不过开场之后发现比想象的遮蔽状况要好得多,高处场景不太多,被遮住最多的果然是第二幕上场的恩佐拉同学(他站得最高,没办法)。

一上来不知道是不是演员有点紧张,前面冉阿让上来的独唱部分感觉整个声音有点紧,或者说真声假声的转换让人感觉不那么自如。听到最后,我的感觉就是冉阿让整体感情充沛——甚至有点过于充沛了,不知是不是因为造成控制感不好的错觉。男二沙威叔帅帅的,这场他的警官服各种美型,第二幕换了散下来的头发和双排扣黑大衣,简直帅得过分了啊……两人的对手戏真是各种充满张力!在街垒上放走沙威那一段恰好是在我这一侧的舞台上,看得我真是各种感叹。

今天的马吕斯同学超可爱。在A Heart Full of Love那一段,他在重复柯赛特名字的时候连声音都变调了——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柯赛特这次也感觉比伦敦听到的更为精彩,伦敦那个演员不知为何显得过于浮华了,但今天柯赛特的演员拿捏的那种温室大小姐的感觉很好。艾潘妮的唱段我一直都很喜欢,这次的演员表现得也很好,服装也帅帅的。最后A little fall of rain那段真的快要听哭了……

老板夫妇仍然是全场笑点,不解释。感觉澳村这场在各种挑逗动作的尺度上上可比伦敦的大(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幼年柯赛特可惜了,完全没有表现出童声的美;反而是加弗洛什唱得很赞。剧中几场合唱都极好听,最喜欢的果然还是One Day More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最后还是说一下最喜欢的一段小调其实是Drink with me,甚至比Bring him home喜欢得多:

Drink with me to days gone by
To the life that used to be!

今天这一段也很好听……真好。

0 Comments

冰书挑战

9/7/2014

0 Comments

 
《水浒传》      这本书看得很早,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书摊上买了一本一百二十回本的合订(并不是后来更常见的人民文学上中下三册),字印得小小地,我开始看的时候不会读“楔子”的“楔”。后来就看得熟了,一大爱好是和好友挨个数一百零八天罡地煞——我记得三十六天罡总是好数,但是七十二地煞往往会漏掉几个,比如活闪婆王定六。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或许正确;因为我读水浒那么早,且体味不出后来金批李批刀笔解释出来的讽刺之意,便在心里多少种下些侠义之心,爱打抱不平,常常梦想自己也是昔年侠客——若没有水浒,我大概不会那么爱好武侠。

《简·爱》      这本书同样也属于看得早,是我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外国古典名著”。虽然在技巧上它或许多少有些名实不符,但是可能谁也无法否认它本身的感染力。——而且最关键的,它是个多么完美的Happy Ending啊。

《银河英雄传说》      田中芳树写出了一种理想,尤其是他在写同盟、杨舰队、伊谢尔伦要塞乃至侠气与醉狂的时候。我从来不是帝国党,从第一次熬着夜贪婪地读着电脑上的TXT文档开始我就被杨提督所吸引。记得马亲王评论过田中对杨的塑造是带着六朝文人风格的;而或许正是杨身上那种古典文人式的风格那么吸引我吧。唉,对于银英的感情太深,似乎已经难以说清;但是毋庸置疑,这一本必然在这十本书的行列之中。

《双城记》      ”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生。而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其实比起那著名的开头和结尾,我不知为何,印象最深的却是卡登在最终做出牺牲的决定之前的那个夜晚,徘徊在巴黎城中,心中默念着那个句子。这本书是我在考上高中之后的那个暑假读的。当时还是在北海,天气并不热,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读完,而直到我骑车回到家里,心中仍然充斥着那强烈的感情。

《论语》      必须补上这一本。大学入校之后非常认真读的书首推便是它;虽然读法是属于偏向汉学的。现在也记得买了《论语正义》之后对着三页还是四页的”子“字注释的惊叹感。但是比较熟的还是杨伯峻先生的注本。《论语》里面有趣的地方很多,比如宰我昼寝,被夫子狠狠骂了一通;又比如说夫子感叹,如果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到了最后我会发现自己根底上的精神有多少是儒家的。这是一件很有趣,也很值得反复思考的事情。

《古典时代疯狂史》    从这本书开始,我有了去书店翻社科书并买回来的习惯。福柯的文笔是很美的,他的洞见也是深刻的:他指出知识和定义是怎样层层累进不断演化的。大概我是从那时候开始,和着其他的书籍,形成一些认知,比如国家形象是被建构的,历史是含有意见的,古代和现代以同样言语表述的事物并不具有相同的内涵等等。——不过总体而言,我的理论水平还是低得令人汗颜。

《野性的思维》     没办法忽略列维-斯特劳斯。他在这本书里指出的一点是:人们处于一种最原始的分类意向,会将分类法的终极推导至二项对立。这是很有趣的。

《西西弗的神话》   应该加上这一本。”如果说有一个真正值得讨论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尽管开篇看起来如此消极,但是加缪并非要证实自杀的合理性。相反,他用荒谬建立了生存:
”我认为一切皆善”,俄狄浦斯说出的这句话是神圣的。它响彻在这野蛮的、为人所限的宇宙之中。它指出一切仍未、也从未被耗尽。它从这世界上逐出怀着不满和对无用痛苦的喜好而降临的神祇。它使命运成为人类之事,并仅仅在人类之间解决。
他并没有像萨特一样指明方向。但是加缪值得反复咀嚼和思考——他的文字对我而言,到了如此切实乃至不敢一下子看得太多的地步。

《荒原》    仍然还是要换一篇。应该说艾略特的《荒原》让我重拾了读诗的兴趣。现在我仍然将其中的一句刻在随身的ipod上:
Shall I at least set my land in order?

《金刚经》      并不能算日日读诵,但最近也常听。奇怪的是即使我接触了很多基督教相关的东西,也并没有倾向基督教的动机;反而最后会不知不觉倾向佛教。不说义理,其文字也有一种异常质朴的美感。
0 Comments

杂 23.

9/1/2014

0 Comments

 
最近几天各种懒惰不想干活然后我也follow my heart了。

东一爪西一爪地在豆瓣的文具组里被种草,不过有些草长了又消了,有些则是很顽固:比如我就固执地要入一本hobo的英文定页——主要是因为时间管理上还真的挺一目了然的。而且这几天开始有点想要用横格子——横格子——横格子。另一根固执的草是JOT SCRIPT EVERNOTE EDITION STYLUS——因为换了新的pad之后之前的电容笔基本没法用,可是我换pad就是为了做笔记啊。

嘛,草这种东西,总是要种啊种的。

另一个计划就是,想去跑十月份的墨尔本马拉松……当然是10公里组!虽然F先生一副认为“完全可行”的样子可是我对自己好没信心……明天先测一下日常跑步距离吧,现在感觉每天也就跑3-4km的样子啊……比这个更加不靠谱的计划是学剑道【wait。……我还是等下学期有更科学的上课时间表再说吧。


0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Ecriture
    Lecture
    One Day
    Series
    Voyage

    Archives

    August 2018
    June 2018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6
    February 2016
    Octo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April 2014
    February 2014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September 2012
    August 2012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