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葬仪 | Blog | Fanfiction
UnReal City
  • Home
  • 终朝采蓝
  • 荏苒在衣
  • 鹿鸣之什
    • 英灵之座
    • 萧萧落叶
    • 荣耀江湖
    • 木叶忍法帖
  • Scribe

重读的三首诗

9/23/2012

1 Comment

 
冯至《十四行集》
一 我们准备着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穆旦《冥想》

1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
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字,
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
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
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
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
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
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二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象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未来的死亡,象一段歌曲,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2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1976年5月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抗日时期避居昆明乡下所写。读过一些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相关的书,当时教授们的生活清苦得超过想象。到了这时冯至的诗已经不复早年的抒情,而转入哲思层面,是三十年文学中少见的带着中年况味的诗。这组诗一直是我的心头好,虽然读起来不是那种触目惊心的,却是那种平实里蕴着深味的。里面更有名的恐怕还是第二十一首“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它们都象风雨中的飞鸟/各自东西。”的生动譬喻,我个人却一直钟情前两首。我是不会读诗的人,但每次读到“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时,就觉得有什么很深很静的东西从心里扩散开来。

然后今天又读到穆旦的这首《冥思》。他的诗我也没有系统读过,但是这首的最后两句却是早已知道。今天和作者生平同时查了一下,才发现这是名副其实的站在坟墓门口的回望。然而可敬的是这里并没有凄风苦雨和自怨自艾,而是将个人的苦痛和广大的生命联系起来:必然到来的衰老,个体生命在宏大造物面前的渺小……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年的诗,而穆旦的《冥思》则是彻底的老人的诗。这心情似乎和现在的我们并不很合适,但读着这这首诗总会怅然若失。发散地想开去的话,谁能说自己过的不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呢。想起前几天读着《波斯少年》里描写的印度哲人和亚历山大的对话——你最后死去,也不过化作一小撮尘土罢了。然而文字“会把腐烂的手抛开,/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读到的我们会共感他人的生活——并把他们融进自己的“普通的生活”中去。
1 Comment

L'AUTOMNE EST VENU.

9/21/2012

0 Comments

 
今天意识到秋天大概是确凿无疑地来了。坐在桌前的时候会觉得冷。假期借回来的书还堆在桌边没有看完,而且明天就要返校了。

算是虚度了暑假吗?倒也不完全算。虽然一点儿都不现充,在二次元的世界还是玩得相当开心,估计一暑假的码字量大概快赶上之前所有了吧(虽然基本上都是不存在于计划之中的坑)。其实我性格不太容易沉迷:看电影从来不记演员名字,看动画基本不知道声优和监督,读书稍好一点到了解作者生平、但更深入下去也很少;偏偏码起字来就过分认真,不管开始码的起因是什么,只要进入了这个状态就会不管不顾地狂奔下去;这在另一种程度上也是拖延症的高级表现吧——不想读文献的时候(尤其处于现在这种自由状态)就索性去做一件相对轻松地事情。

即使如此,我对于写字这件事也是认真的,而且大概只有这点是可以向别人坦然承认的唯一优点了吧。这么多年过去,我大概认清的事实恐怕只有一件:就是这种行为,说归到底是指向自身的。有爱着的人物,以及想要表达的东西,这就是全部了。(尽管对我而言,这件“想要表达的东西”基本还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我始终都停留在原始的“故事”或者说“传奇”的层面,并没有进行深一步的追溯。)这不是说我不期待回应。我像所有的作者那样期待回应,希望确认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好好传递到,更期待有人说喜欢这个故事。任何一点这样的表白,都会让我非常感谢,并且还伴随着一点儿内心的惭愧:因为我知道我的故事们不够好。当我每一次说“多谢喜欢这篇文”的时候,我都比写字的时候还要认真百倍——不光是感谢这个人遇到了我的故事并读完它,也感谢这个人能够有足够的耐心来包容这个不够好的故事。得到回应是件太好的事情:这就让我必须小心再谨慎地提醒自己回归本心:你想要从内心表达出来的东西。就像白朗宁姑娘一度鼓励我的那样:也许那个故事没人写就要就此沉睡下去了——所以我想要继续讲述下去。

在九月初的时候我很是摇摆过一阵。其主要是因为文章的意义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意识到了我始终停留在“故事”层面的问题,它们或许是些好故事,但是缺乏余味。这让我好好思考了一阵:文章要达到的目标是应该初始预设好的吗?这问题很是困扰了我一阵,但我慢慢发现这对我而言是件行不通的事情。应该有的东西会随着文字的展开自然出现:这是我希望达到的目的;作为作者,我唯一能够选择的是预设的方向,一个尽量潜隐的主题。(在这点上我倒是更赞成所谓的“为艺术而文学”的那条路子——虽然长久以来,现当代的文学实践都更偏向“为生活而文学”的道路)小说最有趣的地方是能够复原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美妙正在于旁逸斜出:细致的细节、贴切而栩栩如生的描写、多样化的人物。看张大春《小说稗类》里提到《一九八四》这样的作品具有理想的震撼力,在小说的艺术上却略逊一筹,这点我亦同意。(不过,好的理论家或读书家未见得是一个小说家就是了)而以“读者”的本职观照自己之后,我深深体认到,目前我还只是个讲故事的人——而且恐怕长期都要是个讲故事的人了:我读书的趣味和长期的专业训练,这两者均导向这一远比真正的小说平缓得多的道路(尽管我也远非个好的故事歌手)。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一个别人已经布置好大半的箱庭里,我还会继续讲下去吗?目前而言,恐怕还是会继续的,尽管我要收起鲁特琴而开始上路了。 

拉拉杂杂写这么多,大概就是想从最近的思考中得出一点对我继续写下去有用的东西(虽然这种认真好像挺奇怪的?明明最近进行的三个坑里两个都是不费脑子的故事);也顺便告白一下随着明天返校我大概要降低码字频率了……(本来也没多快)。同时,这个月在白朗宁姑娘和阿碧丝姑娘(还有其他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两个本子的工作。我不能自认这些故事都是好故事,但我秉持着一点敝帚自珍的任性而拿出去化为实体的故事,至少都是我用心而认真地完成的故事(大概还有结构完整和文笔通顺……之类的优点吧) ;所以,我还是大胆地将它们拿去印制了。这件事情总是让我觉得有些羞涩,但是我并不会感到后悔——大概就是这种奇妙的感情吧ww。

就像我总是在后记里说的那样:文字一旦成形,就不再属于我了。就算在写字的最初有意无意地预设了读者,但到了接受的领域,你得到的东西永远在预期之外。对我而言,假若我的文字能够为某人带来片刻的愉悦,就是最大的满足——这绝非客套的虚言。阅读能够让写作这种仅仅朝向自身深渊的行为变得不再孤独,就像在独自行走的路上忽然看见的灯火——那是非常好的事情,即使你不能真正拥有别人的光亮;只要想到这里,我就想要深深地感谢那些看到我的灯光的人、和我分享灯光的人、让我看到你们灯光的人。

多谢。

0 Comments

入秋

9/2/2012

1 Comment

 
这边入秋比北京要早。连着下了一日的雨,气温便骤然回落,完全想象不到就在一周前还是将近三十度的高温。 看到24Heure的推送上说2000m海拔上下了大雪,连山区小火车都被迫停驶——也许过不久就是滑雪的季节了。去年洛桑的冬天雪落得很晚,也许今年会有所不同?

找出了秋天的衣服和春秋的被子。也许夏天的薄被需要洗洗了。百叶窗的摇杆坏了一直落着,但这也并不错:反而隔绝了窗外的喧嚣和寒风。

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呢。秋天来了,夏日的浮躁可以褪去了,整顿心情,又是一个大好的读书天。
1 Comment

    Categories

    All
    Ecriture
    Lecture
    One Day
    Series
    Voyage

    Archives

    August 2018
    June 2018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6
    February 2016
    Octo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July 2014
    April 2014
    February 2014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March 2013
    February 2013
    September 2012
    August 2012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